请点击“立即注册”,才能看到大图片及全部内容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有句话:“学风水不学玄空,到头一场空。”说明玄空学的影响力和价值之高。玄穴风水术,在古历史中均以秘传的方式传承,每一代能够得到真传的人了了无几,掌握此术的人更不轻易传人,又或受“师咒”而不敢泄露天机,至使玄空风水有许多神秘和伪法之说。玄空风水的传承与发展,后人整理如下: 一、传说玄穴风水术最早源于晋代郭朴注的《青囊经》,唐代曾求己的《青襄序》。
广明元年880黄巢犯乱長安时,僖宗出逃,楊筠松(公元834——900年。十七岁登科及第,四十一岁874年入朝,为唐僖宗朝国师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僖宗时国师)便持内务府玉函秘笈,断发避入崑崙山,后走江西,开基于三僚,一直在当地以地理行世济众,灵验如神,人称救贫先生,后人尊称为风水祖师。他在撰《青囊奥语》中:“雌与雄,交会合元空(即玄空)。”“明元空,只在五行中。”“诚掌模,太极分明必有图。”即为玄空之理,在于阴阳相交;玄空之朮,在于阴阳相交时的五行运用;玄空之法,在于分明“挨星掌法。”又撰写《天玉经》,正式成立玄空卦理的挨星法,认为玄空之朮贵在挨星之法,并把挨星术称为“挨星学”,但仅作口传,所以懂得挨星朮的,天下并无几人。只秘传曾,廖,刘三氏,楊曾廖刘四人均未把玄空朮的秘密公开于众。
曾公曾为《青囊奥语》作序。《青囊奥语》、《天玉经》,是深造玄空风水者必读之作。 二、到了北宋时期,陈希夷(陈抟871--989年,唐末宋初人,宋太宗赐他希夷先生,为华山道士,死后成仙)、吳景鸾获得真传(吳景鸾是吳克诚之子,吳克诚又是吳法旺之子,吳氏一族为西汉长沙王吳芮的后代)。吳法旺闻知华山道士陈抟洞彻天文地理学的奥秘,就叫儿子克诚前往求学,便将《青囊》书传授给克诚。又对克诚说:“汝儿乃仙才,定能承吾业。”后来克诚的儿子吳景鸾得到陈抟的青囊书后,精细钻研,掌握了青囊之朮,写有《玄空秘旨》、《天机赋》(1041庆历元年,宋仁宗下诏访求明阴阳术者,江西德兴县举吳景鸾以应,献《天机书》与《理气心印》皆言玄空)。玄空学虽然得到传承和发展,但因挨星法的秘密仍未揭开,加之吳景鸾无子传女,故挨星法仍属一种秘传之学。南宋有赖布衣,元末有目讲僧,明初有刘伯温,龙阳子冷谦等,皆得口授心传真诀,而无书行世。 到了明未清初时期,名震大江南北,人称地仙的蒋大鸿著有《地理辨正》、《水龙经》、《古镜歌》、《天元五歌》、《天元余义》、《归厚禄》、《玄空字字金》、《阳宅指南》等八种书,还为《青囊经》作“传”,《青囊》作“注”、《天玉经》作“传”、《天宝照》作“传”。玄空地理之承传,得到再进一步发展。 蒋为江苏省松江县人,生长在明未崇祯年间,少年时死母,壮年丧父。其父安溪公命他习堪舆,孜孜不倦地学了十年,才知道学易之难,用他的话说:“死穷径绝”即无路可走了。但皇天不负有心人,竟遇得无极子(竺翁,号云阳子,圆觉上人)传授玄空挨星心法;又得吳天柱授以水龙之法;1644丙戌年到福建仼兵部司务,过武夷山,又得武夷道人授以阳宅真诀,时当年轻不便行世救人,至中年方将之编成《阳宅得一录》。弟子有:丹阳张仲兴,丹徒骆士鹏,山阴吕相烈,会稽姜垚,武陵胡泰征,淄川毕世持等。 经过“十年始得其传,又十年始得其旨,又十年始穷其变”(学成人老),遂著《地理辨正》之书以正缪法,并称“惟尊唐楊一人。”虽然他在书中批判了地理学中的各种错误理论,成为地理学的一大功臣,但由于他天机不可泄漏的错误,不将“挨星法”公开,因而造成伪法百出,产生更多的错误理论,后人说他成了地理学的罪人。他不但自己严守秘密,又不让弟子“泄漏天机”。在《天玉经》之“传”说:“惟有挨星元(玄)空大五行,乃为阴阳之最贵者,天机秘密,不可流传于世,但可偶一泄漏而矣!”又说:“今之得传者,不慎择人,轻泄浪示,恐虽得吉地,不能实受其福矣,而泄天机者,重违先师之戒,其不干造物之怒而自取祸咎者几希矣!”他把挨星之法仅传给他的随身弟子羌垚(羌汝臬),羌垚得其真传并不容易,不仅随师二十余年,还因蒋氏无资购地葬亲,报以二千金,才得以真传,并告戒:“慎勿泄漏一二”(当时将拿了一张小纸条,写了二十八个字的秘诀,差人送给他有钱的弟子羌垚,作为交换的条件,可谓一字千斤)。后羌垚注《青囊奥语》亦遵师训,于关键之处闪烁其词,葫芦闷语,避重就轻,使人摸不着头脑。但姜垚留下《从师随笔》一作,毕竞把“替卦口诀”全部托出,又有若干隨师例证,为习玄空的有识之士提供了探取挨星秘密的线索。 附“从师随笔”摘录(资料中可知蒋大鸿的玄空之术出神入化,难怪堪舆界争相效法): 一、沈孝子东关人,亲死下葬,地师为之立辰戌兼乙辛山向,夫子舆余过此,孝子扶棺大哭,其状甚惨,师询观者,知其孝行,为之立乾巽向(旺山旺向),葬后十年,孝子起家,积资十余万,生子数人,皆容貌魁伟,聪明过人。葬时为上元甲午春(注:时在清康熙五十三年七一四年,为二运)。 二、乙酉(二运)春,先生为商姓葬一地,用艮山坤向,余等私议,以为上山下水,且犯反伏吟,不知何故用此失时之山向,窃问师,师微笑,但言日后君辈看其如何也,未数年,商家丁财贵三者皆备。是年冬,又为王姓扦一地,也用此山向,而王姓家道亦日见兴盛,余再三问之师,师但笑而不答,未知其何术也(注:二运艮山坤向,全局合成三般卦故吉)。 三、姻戚某氏,其家广延地师,十余年得一地,堂局极美。康熙二十三年(一六八四年)甲子时,在一运,系壬山丙向,葬后不一年,全家患疫死,子姓争产,讼事未息,杜陵夫子来登山观之,笑曰:地固美,惜犯反吟伏吟,葬之祸至无日矣! 其门人骆士鹏、吕相烈皆有著作,亦微露一鳞半爪,极其珍贵。但玄空学理深奥,苟非精于易者不能解悟。且蒋氏虽有书传世,但格于天律有禁,也未敢吐露玄空学挨星秘诀。至蒋氏归道后,才有了各家之《直解》《续解》《补正》《疏》《析义》《通义》《翼》《再补》《再解》等书阐述。加之乾隆年间以纪晓岚为首的一帮大学士编修四库全书,这帮人当中真正有执业资格的并无几人,他们的学位虽高,但缺乏专业知识,更无经验,专凭已意臆测错解,谬传者多,漏洞百出,真理烟没,于是给“三合”派大肆攻击。 乾隆年间,玄空学极为盛行。但嘉庆之后,纪大奎的地理学大行其道,学者趋而从之,玄空学几乎绝迹。深究其因,实为挨星朮之不得公秘,造成玄空学如深沉海底。
由于蒋默守天机,不公开“挨星法”,使三元学说弄得伪法百出,到了清朝未年,竟分成了六大宗派,即泸州派、无常派、苏州派、上虞派、湘楚派、广东派,而蒋大鸿的学说竟没有真正的传承下来。 三、至清末年间,钱塘人沈竹礽(又名沈绍勋,浙江杭州人,1849道光29年7月31日生,1906年6月卒,享年57岁),早年就读蒋大鸿之著作,但毫无头绪。他十六岁就读地理方面的书籍,在杭州丁氏八千卷楼、余姚黄氏五桂楼、宁波范氏天一阁、卢氏抱经楼等,凡地藏有此类之书,莫不毕读,惟玄空格格不入,而默守三合诸说,视蒋氏为洪水猛兽。生平慕郦道元徐霞客之为人,性好游,各省各藩部皆有其车辙马迹。辛未冬二十二岁时为其父寻觅葬地,得于中台山之阳,壬山丙向,形局完美,实所罕见。除将氏派外,罗至八十余地师前去观看,众云吉壤,都说是块风水宝地。后来某官宦得知,捷足先登重金购去,让沈沈“怅怅久之”。是年冬,官宦葬其父母开金井时,沈前往看到穴晕如太极图分明如画,情更抑郁。葬后,某宦父子因案落职发遣,死于途中,家中日渐零落。于是沈又集杭城地师复去验地,均云吉壤,且无冲犯神煞。沈百思不得其解。不久游杭时无意中发现友人行箧中有姜垚秘本,说一运壬山丙向、丙山壬向犯反伏吟,葬之祸立至。于是设酒宴集地师三十余人计论,均莫明其理。众说“偶中而己。”遂取蒋氏之书再读,仍无所知。 后于同治癸酉(1873)年与姻兄胡伯安一齐到江苏无锡访吴门弟子章仲山(無心道人,于道光癸未1823年注解《玄空秘旨》,为江苏無锡人,“無常派”之代表,是嘉庆道光年间的三元地理明师。嘉庆十八1813年手定《阴阳二宅录验》)之后裔章云谷,想得到“挨星秘法”。但居数月,对方不肯吐泄一字,后许以重金方借出阅读,两人尽一日一夜之力,把章仲山所著《阴阳二宅录验》抄完(此书章氏后人视为至宝,不轻示人)。但穷年苦思,终不得其解。一日读易,玩洛书图,由五入中之理而联想章仲山遗作之洛图,便豁然贯通。明白各图依运而转,并非死执五运之盘。从一至九运,星运依次入中,挨成不同之星盘,此之所谓天机也。后读仙井胡世安《大易则通》、光山胡煦《周易函书》,更知卦爻错综之义。后把《阴阳二宅录验》改名为《阴阳宝断》,以便记忆。
沈竹礽在世时,门人甚多。沈氏归道后,其子祖緜(字瓞民)及门人,搜集其遗著以及各门人之作,分类编次出版,编成《沈氏玄空学》。从此,玄空学之挨星术才公开于众,为世人所知。当代影响力最大、最普遍流行的就是《沈氏玄空学》和《孔氏玄空宝鉴》。 沈氏之后人子孙由于深通三元玄空之学,因此门下很多人拜学。其中有位名叫袁香溪的地师,虽年过六十,已成沈后人的前辈,但亦拜在门下为徒。他在四十年间曾为人做了四十多座墓地,从学玄空入门后,就终日跋山涉水,用玄空法去检验这四十多处墓地,结果合元运者四处,合城门诀者四处,这八户人家的家业都还很兴盛,其余三十多座,不是零正失宜,就是阴阳差错,或出卦、或犯反吟伏吟,这些人家不是家业凋零,就是子孙残疾,或破财、或损丁,无一完美者。昔日总以为是龙真穴的,现在竟沦落到这种地步,令他后悔不已。因此,他重为家家户户修坟改正,实在无法补救的,就自己出钱帮助主家迁葬,以安良心。
|